全屏 福州市街道地图 福州市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 福州地图[切换城市]-→ 福州都市圈地图网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电子地图、公交线路查询、卫星地图等服务。【三维福州三维:支持三维地图,可在地图上切换查看福州三维地图
福州地图 辖区: 【鼓楼地图 | 台江地图 | 仓山地图 | 马尾地图 | 晋安地图 | 福清地图 | 长乐地图 | 闽侯地图 | 连江地图 | 罗源地图 | 闽清地图 | 永泰地图 | 平潭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福州简称榕城,是福建省省会城市,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地处福建东部沿海,闽江下游,东濒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福州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商贸港口城市,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别称:福州还因城内有鼓山,于山,乌山三山鼎立,别称“三山”;又由于自宋代以来,人们在城内外广植榕树,绿荫满城,又称“榕城”;此外又有“合沙”“东越”“左海”等别号。

编辑摘要

福州市 - 历史大事

福州鼓楼福州鼓楼

远古至汉代

闽越国冶城的瓦当闽越国冶城的瓦当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福州的新石器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平潭壳丘头文化与公元前3000年的闽侯的昙石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史籍开始出现“闽越”的称呼。这一时期,福州的居民乃是古闽人,但也有人认为,此时的居民就是闽越人。[2][21]公元前306年越国灭亡后,一部分越国贵族南逃至闽地,与当地居民融合。 [22] 公元前222年,秦朝在闽设闽中郡,现今的福州隶属于它。 [23]公元前202年,闽越贵族无诸被刘邦立为闽越国国王,管辖原闽越地,建都于今福州冶山一带的冶城,又称东冶,这是福州建城之始,也是历史上福州第一次成为闽地首府。 公元前110年,汉朝灭闽越国,闽越人被强制迁徙到江淮一带,闽越族消亡,冶城衰落。[7][24] 直到公元前85年(始元二年)才在此设立冶县,县治在今福州鼓楼区,隶属会稽郡。[25]


六朝时期

福州市福州市


三国时期,福州成为东吴的造船中心之一。西晋于282年(太康三年)设晋安郡,郡治在原丰县(即今福州)。晋安郡第一位太守严高修筑了福州子城,开凿福州东湖、福州西湖以及运河(即今天的晋安河)[3],形成早期的福州城市格局,也奠定了后世福州城的雏形。308年(永嘉二年)五胡乱华之际,晋安郡成为八姓入闽的中原汉人移民重要定居地[4][26]。6世纪中叶梁朝侯景之乱时期,又形成了一波流向福州的汉人移民。梁陈时期,晋安豪强陈宝应一度割据晋安郡(闽州),最终于563年被陈霸先消灭。[27]六朝时期,福州地区得到了初步发展。

隋唐五代

闽国创建者王审知的雕像,在福州闽王祠闽国创建者王审知的雕像,在福州闽王祠


闽国创建者王审知的雕像,在福州闽王祠隋唐时期,福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从闽北转移到了闽江下游的福州一带。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原闽州改名为福州,福州的名称由此开始。中唐以后,随着福建经济的发展,福建的文化教育也大幅进步。[28][29] 中晚唐的中原动荡时期,北方汉人持续移民入闽。879年,福州城一度被黄巢军队攻占。[30] 893年(景福元年) 王潮、王审知的光、寿州军占领了福州,王潮成为了福建观察史留后,王氏兄弟以福州为据点统一了福建,开创了闽国。901年,王审知筑罗城,907年又增筑南北月城。[7]909年(开平三年),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建立闽国,定都福州。945年闽国灭亡于南唐后,李弘义割据福州于南唐对抗,直至947年吴越控制了福州。吴越对福州的统治一直持续到978年北宋吞并吴越、占领福州为止。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荣,佛教发展迅速,中国南方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就建于这一时期。 [7][31] 福州族群也在隋唐五代时期逐渐形成。 [32]

宋代至元代


宋代是福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口、经济、文化都达到一个高峰。[26][33] 974年,刺史钱昱增筑福州东南夹城,即“外城”,1069年,程师孟又修复扩展了子城。1044年蔡襄任福州知州期间大兴水利。1065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2] 福州的城市内河水网体系也在宋代形成。宋代福州人口众多,经济极其繁荣,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2][7]南宋时人口超过59万,其中城内人口超过十万。 [34][35]得益于兴修的水利、和平的环境等因素,福州的农业发展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  宋朝的福州还是全国造船业的中心,而其发达的商品经济也推动了福州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37]文化上,两宋时期福州一共出了文状元10名,武状元11名(若加上恩科状元,则有文状元18名,武状元12名),进士2247名,是全国的儒学重镇,也奠定了日后福州科举文教领先于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地位。 [2][34]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南宋首都临安后, 文天祥、陆秀夫等人扶持出逃福建的益王赵是为皇帝,定行都于福州,改年号景炎,福州的行都地位维持了6个多月,十一月蒙古军队攻占福州,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拥端宗赵是从海路南逃。 [33][38]元代的福建首府在福州与泉州之间多次更替,福州尽管也是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但地位远不如泉州。1322年(至正二年),福州跨闽江的万寿桥建成。元末的1359年到1362年,福州一度被泉州赛甫丁的亦思巴奚军占领,其后效忠元朝的陈友定控制了福州,1368年(洪武元年年)朱元璋麾下汤和的军队击败陈友定军,占领福州。[2][39]

明代至清代中期

南明隆武帝于1645年移都福州称帝南明隆武帝于1645年移都福州称帝


荷兰人所绘制的1752年左右的福州城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1368年(洪武元年),明朝设福州府, 1396年,琉球遣使赴华朝贡,福州36姓开始迁居琉球。由于明初福州拥有先进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很多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时用于远洋的宝船是福州制造的福船。[2]郑和舰队中有大批水手来自福州,舰队采办商品也多在福州进行,长乐县太平港成为郑和舰队停泊基地及离开中国开赴西洋的起点。[2][40][41][42] 此后福州的海外贸易逐渐复苏,1472年,明朝在福州设柔远驿,接待琉球使者、商人。而随着泉州港的衰落,福建的航海中心也从泉州转移到福州,1474年,福建市舶司由泉州迁至福州。嘉靖年间(16世纪中叶),福州府受倭寇困扰,经过戚继光的抗倭,倭患渐渐消除。自晚明起,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同福州的接触渐趋频繁,1624年底,天主教由艾儒略传入福州,1625年福州第一座天主教堂三山堂在宫巷建成。1645年,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改福州为天兴府,作为南明政权首都。1646年,清军攻占福州,隆武政权失败。[2][7]
清初,福州一度成为郑成功与清军拉锯战的所在。1674年,耿精忠据福州起兵反清直至1676年战败,之后清朝重新控制福州。清初的海禁、迁界政策对福州沿海社会经济的打击很大,罗源、连江、长乐、福清等县份的沿海居民被清政府以武力强迫内迁,数万人被迫离开家园,拒绝者则被屠杀,田地被荒废,直到1684年迁界政策取消之后,这些创伤才得以逐渐恢复。 [2][43]  明清两代大部分时间和平的社会环境使福州城再次大规模发展。清代中前期,海洋贸易继续在福州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地商人云集于福州,使福州成为中国沿海的重要贸易中心,[44] 而福州海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琉球和日本,在琉球和日本的华侨多来自福州府。[2][7 ]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人口的猛增,到了19世纪道光年间,有欧洲人估计福州城市人口可能已经达到50万。 [45]

晚清时期

1880年左右的福州船政局1880年左右的福州船政局

鸦片战争之后,中英于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福州作为五口之一于1844年正式开埠,英国于1845年在仓山乐群路建立英国领事馆。此后先后有17个国家在福州设领事馆。 [46] 。福州开埠后,台江地区沿江和上、下杭一带成为福建大宗进出口货物集散地,其中福州的茶叶出口占到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35%。外资的银行,民营的食品、火柴、纺织等企业与官营的军火、造船等企业相继开办。基督教也恢复活动,1847年,新教开始在福州传播,并在此之后创立了许多教会学校和福州最早的报纸和期刊。洋务运动兴起后,1866年(同治五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立了福建船政局(后改福州船政局),由沈葆桢主持,引进欧洲的技术人才来建造现代舰船,同年,福建船政学堂在马尾开设,福建水师也在随后成立。1875年,丁日昌主持福州船政,开始派遣船政学堂学生前往英、法学习机械及制造工业。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在福州闽江马尾港发生了马江海战,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1888年1月29日,中国第一艘钢甲军舰“应威”号在马尾建成下水。晚清时期福州的现代化程度在中国城市中较为领先,福州第一条电报线铺设于1876年,而最早的自来水系统则于1879年出现在仓山区,1900年,电力首次被引进福州地区,用于闽清县的教会医院和中学,1909年福州的第一家私营电灯公司成立后,电力开始取代煤油为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提供能源。1906年二月,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简称福建同盟会)在福州成立,负责指挥福建的革命运动。清朝立宪运动后,福建省咨议局于1909年在福州开幕。1911年11月9日,福建同盟会击败清军,占领福州,成立了福建军政府。[2][7] 

民国至今

1911年辛亥革命时福州的福建军政府内阁1911年辛亥革命时福州的福建军政府内阁

1913年,福建的二次革命失败,孙道仁离开福州,北洋政府的李厚基驻扎福州,独揽福建军政大权。此后,福州政局更迭频繁,一度被军阀所割据,从1922年至1930年,李厚基、王永泉、林森、萨镇冰、孙传芳、周萌人等人先后进驻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权。1924年至1926年,福建形成军阀混战局面,福州由周萌人控制,而福州沿海各县由海军系杨砥中、杨化昭割据。1926年12月13日,北伐军进入福州,结束了福州的军阀统治。[2][7]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的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首都于福州,蒋介石随即率军进攻福建,于1934年1月16日占领福州,闽变失败。[47]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1年4月21日至1941年9月3日以及1944年10月4日至1945年5月18日期间两度占领福州。1946年,福州设市。国共内战期间,中共解放军于1949年8月17日占领了福州城。但中共一直未能取得马祖列岛,马祖的控制权至今仍在中华民国政府手中。[2][7]

1949年8月17日,中共解放军攻占福州1949年8月17日,中共解放军攻占福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共福州市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福州大量的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被取消,许多教会组织也被取缔,私营企业逐步国有化,还进行了多次政治运动。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福州开始。直到1978年4月,福州开始对文革中受迫害的人士进行平反。1980年3月30日,中共国务院批准福州实行对外开放,福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在马尾兴办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48]1990年代,福州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到了2009年5月,中国国务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议,许多人认为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福州的经济发展。[49][50]

福州市 - 省会城市

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福州先民就创造了昙石山文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闽越王”,兴建“冶”城,开始了福州最早的城垣建设。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因“州西北有福山”,始称“福州”,一直延用至今。唐末、五代后梁初(公元901~908年),闽王王审知先后扩建“罗城”和南北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山、屏山圈入城内,故福州亦称“三山”。北宋时期,福州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令“榕荫满城,暑不张盖”,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誉。元代,设“福建行中书省”于福州,福州成为省城。明末,唐王朱聿健入闽称帝,福州又称“福京”。清代,福州设为府治。1946年,民国政府正式设立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设为福建省省会。

福州市是一个地级市,由福州市政府进行管理,市长通过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目前的福州市市长是苏增添。[51] 福州市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大陆各地级政府基本相同,中国共产党福州市委员会(中共福州市委)对市内重大决策有决定权,其实际权力要大于福州市政府,其最高职务为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组织上由中共福州市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是福州市的权力机关,每届任期为五年,由下一级的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间接选举产生,负责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审议行政、司法等机关的工作报告和预决算报告,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选举、罢免选举市人大常委会、福州市正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福州市政治协商会议则是由非共产党人士组成,仅负责协商政府工作等。福州下属的各区、县、县级市则有各自的县、区级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机构。 [2][52] 中国共产党是福州市唯一的执政党。福州同时也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均驻福州。[53]

奥运圣火福州市传递奥运圣火福州市传递

福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早在东汉时期,福州就与东南亚地区有贸易往来。唐宋时期,福州已成为“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华国际贸易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明代,福州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福州港正式成为国家港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都是在福州太平港(马尾、长乐一带)增加给养后扬帆出海。清代自康熙、雍正之后开禁设关,福州对外贸易又趋繁荣,“使西南洋诸口咸来互市”。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福州成为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享有国家赋予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出口加工区等优惠政策。

福州市 - 建置沿革

秦时置闽中郡,福州境域属之。西汉时,无诸以佐汉灭楚功被封为闽越王,统治闽中,定都于冶(又称东冶,在今福州市),冶城是福建修筑最早的城池。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福州为越繇王和东越王共管之地。  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在闽越故地设冶县,属会稽郡,县治在今福州。  
东汉建武二年(26年),设东部侯官都尉,仍属会稽郡。建安元年(196年),冶县改为侯官县,包括以后的福州、兴化、泉州、漳州4府地,属会稽郡南部都尉。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分出会稽南部都尉地,设建安郡。侯官县(今福州)属建安郡,置典船校尉。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出建安郡部分地设晋安郡,隶属于扬州(州治在建邺,后改名建康,即今南京)。福州为郡治所,郡首任太守严高在越王山南麓建晋安郡城(在今鼓楼区中部)。  
晋安郡辖原丰(废典船校尉改置)、侯官、罗江、宛平、温麻、晋安、同安、新罗8县。晋元康元年(291年),晋安郡改隶江州(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  
南朝宋初年,晋安郡仍隶属于江州(此时治所在柴桑,位于今九江市西南,后移治浔阳,即今九江市)。泰始四年(468年),晋安郡改名晋平郡。不久,复原名。  
梁天监年间(502~519年),析出晋安郡南部地置南安郡。普通六年(525年),晋安郡改属东扬州。陈永定元年(557年),晋安郡升为闽州,福州为州治所。天嘉六年(565年),撤销闽州,晋安仍属东扬州。光大二年(568年),晋安郡改为丰州,福州仍为州治所。  
隋开皇九年(589年),因丰州境内有泉山,改名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废建安、南安2郡改为县,归泉州统属。大业二年(606年),泉州改名闽州。大业三年,废闽州,改名建安郡,郡治在闽县(今福州),辖区范围约等于现福建全省。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州治在闽县。武德四年,建州州治移建安(今建瓯)。武德六年,建州析部分地置泉州(今福州,州治在闽县),辖闽县、侯官、长乐、连江、长溪5县。武德八年(625年),改名丰州,置丰州都督府,治所仍在闽县。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改称泉州,增辖南安、莆田、龙溪3县,属岭南道。圣历二年(699年),析南安、龙溪归武荣州,析长乐南部置万安县(今福清)。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今福州)为闽州都督府,治所在闽县,分出莆田归武荣州(同年改武荣州为泉州,即今泉州)。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因州西北有福山,改称福州都督府(福州之名自此始),属江南东道,仍驻闽县。下辖闽县、侯官、长乐、连江、长溪、万安6县。开元二十一年,置福建经略使,治所在福州,领福、建、泉、漳、潮5州,福建之名自此始。开元二十九年,增置古田、尤溪两县,隶福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长乐郡,治所在闽县,仍隶江南东道。是年,万安县改名福唐。乾元元年(758年),复称福州都督府。乾宁三年(896年),置福州威武军。  
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后唐天成元年(926年),王审知子延翰在福州建大闽国。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鏻)称帝,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王延政改称闽王,以福州为东都,领福、泉、建、汀、漳、镛(今将乐)、镡(今南平)7州13县(从原领辖14县中析出顺昌改属建州)。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福州归吴越钱氏统治,复称福州威武军,领10县。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福州彰武军。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俶向宋纳土请降,宋改福州彰武军为福州威武军,领6州(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剑州)、1军(是岁,析建州之邵武为邵武军)、11县,属两浙西南路。太平兴国四年,领2军(是岁,析泉州置兴化军)。太平兴国六年,领12县(另析闽县9乡置怀安县)。雍熙二年(985年)置福建路,福州为路驻地。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建州以孝宗旧邸(孝宗为皇子时,封建王)升为建宁府。福建路辖1府、5州、2军,此后,福建又称“八闽”。淳祐五年(1245年),析长溪增置福安县,福州辖县增至13个。  景炎元年(1276年)端宗赵□在福州即帝位,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福安府为福州路,隶福建行中书省,为省治所在,领辖1司(录事司)、13县。之后,福建行中书省数次改为宣慰使司,又复为行中书省,并一度改称行尚书省。省治曾迁往泉州,后又迁回福州。至元二十二年,福建行省并入江浙行省,省治在杭州。福州归福建道,仍为福州路,治所在闽县、侯官。至元二十三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辖宁德、福安2县。元贞元年(1295年),福清县升为福清州。福州辖县减去长溪、宁德、福安、福清4县,而福宁、福清两州仍辖于福州。此时,福州路共领辖1司、2州、9县。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讨平盘踞福建的陈友定,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府治在闽县、侯官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福建行中书省,省治在福州府。福宁、福清2州降为县,仍隶属于福州。福州府领辖13县。洪武九年,明廷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福州府为福建布政使司治所。成化九年(1473年),复升福宁为州,仍辖宁德、福安2县。福宁州直隶福建布政使司。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明唐王朱聿键即帝位于福州,建元隆武,定都福州,称福京,福州府更名天兴府。  
清顺治三年(1646年),天兴府复称福州府,为福建省治所在,仍辖9县。福州府治在闽县、侯官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析古田县地增置屏南县。福州府辖10县。嘉庆三年(1798年),析福清县地增设平潭厅。福州府辖10县及平潭1厅。  
辛亥革命后,福州为福建省省会。民国元年(1912年),闽县、侯官县一度合并为闽侯府,属东路道(民国3年,改称闽海道),福州为道治所在。  
民国2年3月,改闽侯府为闽侯县,福州为闽侯县治,仍为省城,城区属闽侯县和省会警察局(后称福州警察局)共管。  
民国14年,废道,改为省、县(市)两级制,各县直属省辖。  
民国22年11月,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为核心,联合李济深等国民党内一部分抗日反蒋势力,在福州发动“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都福州。  
民国23年1月,“闽变”失败,福州仍为福建省会和闽侯县治。同年7月,福建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福建省共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后来先后改划为7个、8个、9个行政督察区),闽侯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31年4月,成立福州市政筹备处,以省会福州警察局原辖区域及从闽侯县划出部分区域为其管辖范围,筹备设置福州市。  
民国35年元旦,福州市政府成立,直辖于福建省政府,为福建省省会城市,下辖鼓楼、大根、小桥、台江、仓山5区。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8月26日福州市人民政府成立,辖鼓楼、大根、小桥、台江、仓山5区。12月,林森县(1950年4月恢复原闽侯县县名)的10个乡划入福州市,增设鼓山、洪山两区。 从1983年起,实行市带县体制,福州市今辖5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福州市 - 地理区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下游,介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西邻三明市和南平市,北接宁德市区,南连莆田市,陆域总面积12152.5平方公里。福州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闽江穿城而过,形成“枕山、面海、襟江”的格局。

地形:福州市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

福州市 - 气候条件


福州气候福州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福州气候福州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福州气候福州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20℃,最冷月1~2月,最热月7~8月,年相对湿度约77%。近年来常出现热岛效应,又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福州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偏南风为主,7~9月是台风活动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福州市 - 环境优势

福州卫星图福州卫星图

福州风貌独特,市内有山,有江,三山鼎峙,闽江、九龙江迂回东流。四周翠微环绕,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北有莲花,南有五虎,风景秀丽,青山如玉,碧水环绕,风光旖丽,具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又有得天独厚的分布广、水量大、水温高、适于疗养特点的优质温泉。

福建省省会,“因州北有福山”,故名。雅称榕城、温泉城,有“江南胜地”之誉。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是福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是福建省最大的工业城市。辖五区、六县、二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规划面积1043平方公里,至2007年底建成区范围面积182.36平方公里。

福州市 - 资源丰富

福州市 罗源湾

矿产资源:福州是矿产资源丰富,叶腊石、花冈石、硅砂等非金属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地位。

森林资源:全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

地热:全市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

海洋: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兴建1─20万吨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个:福清湾、罗源湾、兴化湾久负盛名,是全国少有的深水港湾。东部沿海的海坛岛面积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岛上的三十六脚湖,湖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较大的岛屿有江阴岛、琅歧岛、粗芦岛、川石岛、大练岛等。农作物一年三熟,盛产稻、麦、油菜、甘薯。淡水养殖鱼类有120种,海洋鱼类500多种,陆生动物属保护和禁僭的有20多种。

自然资源
福州物产丰富,素有“福海宝地”之誉。福州森林覆盖率达54.8%左右,是中国三大林业基地之一。粮食以水稻为主,一年三熟。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水果、甘蔗、茶叶、蚕桑、花卉等;其中,名优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生产已形成规模与特色。

福州市 - 经济概况

福州城市福州城市

以2007年数据: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974.58亿元,比增15.1%。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达247.56亿元,比增2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达146.56亿元,比增26.8%。全部工业总产值达3080.63亿元,比增2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751.60亿元,比增23.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46.12亿元,比增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001.45亿元,比增3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40.99亿元,比增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42元,实际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86元,实际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4.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福州市 - 交通发达

“十五”交通发展基本情况“十一五”交通发展基本情况

福州市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集中力量实施交通部提出的“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保障系统”的“三主一支持”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特别是1993年以后实施的公路“先行工程”,全面改造国道和省道交通繁忙路段,使以高速公路和港口码头为代表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得以快速发展,桥梁和隧道建设中的高科技含量逐步增加。至2005年,福州市公路里程已达5156.229公里,拥有公路桥梁90022.16米、1170座;公路隧道52164.2米、54座。其中,高速公路254.48公里,占福州市公路总里程的4.94%,占福建省高速公路里程1210公里的21%;高速公路接线公路7.935公里,占全市公路里程的0.15%;专养公路为1902.166公里,占全市公路里程的36.89%。全市公路密度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45.1公里,居全省第5位;平均每万人拥有公路7.81公里,居全省第7位;平均每百万人公里1/2方拥有公路18.77公里,居全省第8位,实现福州市公路建设史上的历史性突破。

福州市 - 行政区划

福州市福州市
福州现辖五区二市六县。即: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福清、长乐两市;闽侯、罗源、连江、平潭、闽清、永泰六个县。设33个街道办事处,158个乡镇。

  福州市   面积12153平方千米,人口608万人(2004年)。
  鼓楼区  面积 35平方千米,人口 56万。邮政编码350001。区人民政府驻津泰路。
  台江区  面积 18平方千米,人口 32万。邮政编码350004。区人民政府驻广达路。
  仓山区  面积 146平方千米,人口 39万。邮政编码350007。区人民政府驻麦园路。
  马尾区  面积 248平方千米,人口 16万。邮政编码350015。区人民政府驻君竹路。
  晋安区  面积 567平方千米,人口 28万。邮政编码350011。区人民政府驻岳峰镇。
  福清市  面积1932平方千米,人口121万。邮政编码350300。市人民政府驻融城街。
  长乐市  面积 724平方千米,人口 66万。邮政编码350200。市人民政府驻吴航街。
  闽侯县  面积2130平方千米,人口 61万。邮政编码350100。县人民政府驻甘蔗街。
  连江县  面积1191平方千米,人口 61万。邮政编码3505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罗源县  面积1079平方千米,人口 25万。邮政编码350600。县人民政府驻凤山镇。
  闽清县  面积1469平方千米,人口 30万。邮政编码350800。县人民政府驻梅城镇。
  永泰县  面积2243平方千米,人口 35万。邮政编码350700。县人民政府驻樟城镇。
  平潭县  面积 371平方千米,人口 38万。邮政编码350400。县人民政府驻潭城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福州市 - 风景名胜

旅游区旅游区

福州有2200年建城历史,素有海滨邹鲁、福地宝地的美誉。福州山青水秀、风光绮丽,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拥有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芝山、石竹山等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一大批旅游区、度假区。著名的历史古迹有150多处,其中林则徐墓、华林寺、乌塔、鼓山摩崖石刻、马江海战纪念馆、马尾船政学院遗址、福清弥勒岩、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罗源陈太尉宫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较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还有:被誉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华林寺,被誉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王德政碑”,被称为书法艺术瑰宝的李阳冰乌山摩崖石刻,记载明代郑和航海史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被誉为中国金石史上的奇迹雪峰枯木庵内的“树腹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福州名山古刹尤多。有号为“左旗右鼓、八闽二绝”的鼓山、旗山风景区,返朴归真的青云山,“九仙留迹”的于山,域中蓬莱的乌山,岩洞千姿百态盛产灵芝而得名的连江青芝山,具“雅胜石鼓”美名的福清石竹山,葛岭仙居永泰方广岩,“八闽岳祖”白岩,洞中有寺的罗源碧岩,怪石峥嵘的福清瑞岩等胜景。全国佛教重点保护寺庙、福州五大禅林之冠的怡山西禅寺,鼓山涌泉寺,闽江砥柱中流金山寺,北郊崇福寺,北峰林阳寺,闽侯雪峰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等古刹居于灵山秀水之间,熠熠生辉。

福州市 - 文化底蕴

福州市 佛跳墙福州饮食文化

福州民风淳朴、文化昌盛,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早在三国两晋时期,严高、虞愿、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传播中原文化。唐开元年间,福州就设立书院庙学。韩愈曾称道:“闽越有长才、秀民通文书,与上国齿”,认为福州文化水准可与京都长安相媲美。宋代,福州教育、文化更为发达,有着“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的盛况。当时,福州开设的巢经楼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石鼓书院亦被称为海内四大书院之一。明清以来,福州更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名人灿若繁星。据不完全统计,历代福州籍进士达4100多人,其中文状元16人,武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府州前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永泰县曾七年蝉联“三状元”,宋嘉定元年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均为榕籍人士,都被誉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奇迹。目前,福州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有50余人,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

福州市福州市

福州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南国地方特色,尤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烹饪界独树一帜。以福州菜肴为代表的闽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名菜“佛跳墙”名扬海内外。鱼丸、太平燕、芋泥、线面等是地方独特的风味小吃,遍布大街小巷。 福州文化沉淀深厚,特殊的民俗风情,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闽剧、评话和民间音乐古典十番等传统艺术令旅居海外的福州乡亲魂牵梦绕,成为他们回乡探亲旅游、投资置业的纽带。

福州市 - 民俗风情 

福州市 屏山

福州民间习俗可分为节俗、婚丧寿事俗、乡俗、食俗、穿戴俗五大类别,主要有闹花灯、踩高跷、舞龙灯、舞狮子、赛龙舟、登高等民俗活动。

福州地区通用福州话,福州方言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间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方言是多来源的。其底层应当是古闽越族的语言。魏、晋之前的早期移民带来古吴语和古楚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也明显地留存于福州话中。


福州近现代名人辈出,有南宋爱国名相李纲,清湖广总督、刑部尚书陈若霖,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启蒙思想家严复,淸宣统帝师、太傅陈宝琛,文学家林纾,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海军元老萨镇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谦,文学家高士其、数学家陈景润、国府主席林森、文学家郑振铎,化学家侯德榜,文学家冰心,华侨领袖黄乃裳、诗人作家陈运和等,举不胜举。

福州市 脱胎漆器

传统艺术——闽剧、评话、十番:闽剧又称“福州戏”。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福州方言戏曲逐渐兴起。清光绪初到辛亥革命前后,称“闽班”。1924年,郑振铎先生出版传统剧目《紫玉钗》等,正式以“闽剧”取代了“闽班”的称号。评话是福州地区主要曲艺品种,讲究唱、说、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誉。十番原名“协欢”,意为声协和而成欢,是福州主要地方乐曲之一,由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曲调悠扬动听。

福州方言是闽江下游的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整个闽东地区划代表性方言。在今福州市所属的5区2市6县通行,今宁德地区所辖的2市5县也能听懂。在闽东方言区之外的浙江省泰顺县、平阳县、苍南县部分乡镇也有通行福州方言的。至于闽北地区如尤溪、建瓯、沙县、顺昌、将乐等,则以福州话为第二方言,从闽东方言区出去的华侨更是把福州话传播到世界各地。

软木画,以质地松软的栓树皮为材料,经手工精雕巧镂,制成山水、园林、花鸟等图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福州市 - 地方特产

福州角梳福州角梳

福州特产有橄榄、福桔、龙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等。 

福州角梳是中国传统的名牌产品,曾在巴拿马、芝加哥、加拿大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过,荣获金牌奖和金盾奖。福州角梳采用中国南方水牛角和北方的绵羊角为原料。角梳的加工,工艺精细。一把角梳从原料制成产品,需经过二十五道工序,使每支角梳都色泽莹亮,光润如镜,现又增加了新品种,在制成的角梳上运用传统漆画工艺技法,精心绘制了虎、豹、狮、象等10多种飞禽走兽和南国花草的图案花样,画面生动,永不褪色,深受国内外顾客的欢迎。

橄榄:福州名果之一,有丁香、惠圆、长营等名品,果面青绿、肉色黄白、味甘质脆。可加工成拷扁橄榄、甘草橄榄、五香果等,深受游客欢迎。

福桔:福州名果之一,鲜红美观,甜酸可口,大部分都销往华北市场,福桔皮、核、络都具有药效,制成的桔饼有化痰镇咳、温胃健脾的效用。

龙眼:福建六大名果之一,果实清甜可口,龙眼干为滋补名品,以郊区红核仔、长乐扁匣榛等为名品,驰名中外。

荔枝:福建名果之一,唐以后历为贡品,有亮功红、下番枝、红绿、陈紫等为名品,可晒干,酿酒和制成罐头等食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芙蓉李:以永泰县最为出名,甜酸适口,品质上乘,可鲜食,也可加工成应子、李片、李咸、李饼等,为县外贸传统出口商品。

福州纸伞是福州三宝之一,历史悠久。这种纸伞做工十分的精细。工人们采用油画、彩画喷花和绢印等方法,在纸伞上绘制了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十分雅致美观。一把优质的纸伞可在撑开、收回一万多次后仍不变形,在水里浸泡二十四小时不变质,在近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下不变质。福州纸伞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畅销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福州市 - 荣誉称号

福州福州

1990年成为全国35个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之一,1991年进入首批“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行列;1997年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219个市地级以上城市中居第24位。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大关,达1003.27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26个省会城市前列。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城乡绿化先进集体”称号,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荣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福州市 - 友好城市

福州市目前已经与8个国外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按缔结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日本长崎市、日本那霸市、美国锡拉丘兹市、美国塔科玛市、巴西坎皮纳斯市、澳大利亚肖尔黑文市、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市和波兰科沙林市,与韩国平泽市缔结友好交流关系。

福州市 - 主要景点

福州市 鼓山

鼓山:鼓山耸立于城东10千米许的闽江北岸,方圆1890公顷,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 

青云山:位于永泰、莆田、福清三个县市结合部,距县城10公里,景区海拔1130米。青云山著名的景点有20多处,如状元洞、通天洞、红军洞、正德洞、通天大王洞、一线天、鹰爪岩、云涛观日岩、玉女相思岩、三轿岩、神龟岩等景观。自然景观主要可分为山、岩、崖、谷、水、瀑、泉、洞、潭和动、植物两类。有"南武夷"之美称。

华林寺:被誉为国宝的华林寺,位于福州屏山南麓。它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附近的罗汉院、越山庵等并入,华林寺规模更大了,后又增建御书阁、环峰亭、绝学楼、胜会亭诸胜。清嘉道年间(1789-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门、廊庑、客堂、僧舍等。  

西禅寺: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冶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巍峨而壮观。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古寺距榕城中心约1.5千米,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海外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二府庙、观音寺等寺院,都属西禅廨院,至今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
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为"闽刹之冠",又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建在海拔455米的山腰,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相传它的旧址为"华严寺"。

林则徐纪念馆:福州的林则徐祠堂额称"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楼式的大门樯,气势凌空。大门前有一对石狮拱护,栩栩如生。入大门是"仪门厅",中间石铺甬道,两侧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兽,两旁的回廊里,则陈列20多面的仪仗执事牌,"紫禁城骑马"、"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陕西巡抚"等等。有楹联曰:"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万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为"林则徐纪念馆"。临街的门墙新匾"林则徐纪念馆",又左匾"中兴宗衮",右匾"左海伟人"。

福州市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福州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是福州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称福建园林明珠,名列全国36个西湖前茅。现占地面积为42.5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2.21公顷,水面面积30.3公顷。

三坊七巷: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福州市 - 现任领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2009年度报告,福州排名全国第六。   市委书记:袁荣祥 市长:苏增添

福州市 - 城市精神

  福州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福州市 - 著名人物

  闽越有才,左海为盛。福州地灵人杰,俊采星驰,这方水土的先贤们在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作出开创性成就而成为“中国第一人”。他们集中反映了福州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拼搏创造,为桑梓争光添辉。   【杏林始祖——董奉】   董奉(200年—280年),东汉名医。董奉一生行医济世,不取分文报酬,只让治愈者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售杏得谷用以赈济贫民。董奉以其崇高的医德,使医生的职业有了“杏林”的别号,也被后人尊为“杏林始祖”。   【福州鉴真——隐元】   隐元禅师(1592年—1673年),日本黄檗宗开创者。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任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的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使沉寂已久的日本佛教界为之轰动。隐元禅师开创了日本五大佛教宗派之一的黄檗宗,目前日本崇奉黄檗宗的信众达数百万人,建有黄檗分寺500余座。隐元禅师还将中国的馒头、豆腐配方和当时中国的建筑、雕塑、书法、印刷、医药和音乐等传入日本,被日本称为“黄檗文化”。   【书法高超——叶向高】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公元1559年),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福建福清人。父亲叶朝荣官至养利知州。叶向高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改左中允。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他的书法素质的自然而然的流露。故而他的书法,也才最终能墨法华滋,顿挫有致,流美多姿且伸缩变化多端,有翩翩自得之态,有洒脱放逸、意气风发之美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叶向高的书法,正是缘于他生活于一个重视文化修养、重视个人性灵抒发的时代氛围之中,所以他才有可能将自己的书法写得笔笔含情,下笔能穷其自然变化、干净利落并体势奇幻、布势精工,无拖泥带水之弊。   【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1850年),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了震动世界、彪炳史册的“虎门销烟”,掀开了近现代炎黄子孙反抗外国殖民侵略波澜壮阔的第一页,树立了国际禁毒史上的第一块丰碑。林则徐一生历官十四省,被誉为“六任封疆帅,千秋社稷臣”。他组织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译著;他在新疆主持兴修水利,开挖“坎儿井”,至今仍为民造福,被颂称为“林公渠”、“林公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句,是林则徐一生的写照。   【船政之父——沈葆桢】   沈葆桢(1820年—1879年)清代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之一,首任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创办的福建船政,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基地,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和专业技术高等学府,奠定了近代中国海军和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基础。沈葆桢提出“船政之根本,在于学堂”,他培养出的船政学堂精英,撑起了近代中国革新、自强的脊梁。   【爱国侨领——黄乃裳】   黄乃裳(1849年—1924年),著名的爱国侨领。1896年,黄乃裳参与“公车上书”,并创办了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福报》。1899年,黄乃裳毅然出南洋,寻找垦殖之地,胼手砥足地在马来西亚沙捞越诗巫创办了“新福州”垦场,成为一代侨领。经过一代又一代福州移民的拼搏奋斗,“新福州”日益繁荣,已发展成为诗巫市。   【译林鼻祖——林纾】   林纾(1852年—1924年),被公认为近代中国翻译界开山祖师。他与王寿昌合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中国第一部翻译小说。林纾一生译作180多部,极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西学泰斗——严复】   严复(1854年—1921年),近代中国系统地介绍、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第一人。1895年~1898年,严复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警醒国人奋发图强,一时风靡全国,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末代帝师--陈宝琛】  陈宝琛(1848年-1935年),清同治七年进士,后为太傅,晚清大教育家、诗人、书画家、收藏家。【共和先驱——林觉民】   林觉民(1887年—1911年),《与妻书》作者,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清宣统三年(1911年)春,林觉民参加孙中山、黄兴组织的广州起义,随黄兴攻入总督衙门,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写下绝命书《与妻书》,勉励妻子“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其情其志,影响深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舍小我成就大我,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取义、慷慨赴死。   【化工巨子——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1974年),中国近代化工工业奠基人和世界制碱权威。侯德榜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发明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改进了碳化法氮肥生产流程,为中国化工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侯德榜生产的“红三角”牌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他写下的《纯碱工学》等专著,揭开了纯碱生产的秘密,被誉为“中国化学家为世界文明做出的突出贡献”。   【虎穴忠魂——吴石】   吴石(1894年—1950年),是中国共产党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最高情报官,牺牲时公开身份为“中华民国国防部参谋次长”。毛泽东主席曾题诗赞誉吴石将军,写下了“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的名篇。1973年,国务院追认吴石将军为烈士。   【文化巨匠——郑振铎】   郑振铎(1898年—1958年),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全才型巨匠。郑振铎在拓展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以及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文物考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担任首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海军宿将——陈绍宽】   陈绍宽(1889年—1969年),国民党海军一级上将。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1912年任镜清练习舰大副。1914年调海军总司令部任少校副官。1915年任“肇和”舰上校代理舰长。1920年任“通济”舰舰长。1923年调任“应瑞”舰舰长,升海军少将。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晋升中将。1929年海军部成立,任政务次长兼代部务,兼海军江南造船所所长。1932年,任海军部长。1935年被授为海军一级上将。同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8年改任海军总司令。1945年5月,任中国出席第一次联合国大会代表团顾问。9月9日,作为中国受降代表之一在南京出席日军投降仪式。抗战结束后,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回福州隐居。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拒绝蒋介石的赴台电召,参与策动部分国民党海军起义。福州解放后,他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央国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是全国政协第1届委员、全国人大第1、2、3届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   【天文大家——张钰哲】   张钰哲(1902年—1986年),享誉国际的天文学家。张钰哲在中国天文史上写下许多“第一”。1928年,中国人自己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第1125号小行星)就是由张钰哲发现并命名为“中华”。1941年,他组织拍摄了中国境内的第一张日全食照片。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1978年8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2051号小行星定名为“张钰哲星”。   【世纪老人——冰心】   冰心(1900年—1999年),被誉为与世纪同龄的文学大师。1923年,冰心发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寄小读者》。其后,在她8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小桔灯》、《繁星》、《春水》、《空巢》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读者的文学名篇。冰心以爱为中心的文学精神和人格力量,使她成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学家,也是现代著名诗人、作家,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林徽因参与新中国国徽设计,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发掘、抢救了国宝景泰蓝制作工艺,为民族和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文学创作上,她一生也著述等身,留下了《你是人间四月天》等大量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   【科普铁人——高士其】   高士其(1905年—1988年),被誉为科教战线上的“铁人”,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全身瘫痪的高士其,以顽强的毅力奇迹般工作了60年,写下600多篇、75万多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科普文章,引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高士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爱,被称为“中国两亿儿童的爷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确认为“中华民族英雄”。   【党内才子——邓拓】   邓拓(1912年—1966年),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37年,邓拓创办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最早的党报——《抗敌报》。1944年,邓拓主持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部毛泽东同志的文集。新中国成立后,邓拓担任《人民日报》总编、社长等职务,为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著有《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燕山夜话》等。   【围棋宗师——吴清源】   吴清源(1914年—),现代围棋大师。少年时代的吴清源就被誉为“一代围棋神童”。东渡日本后,吴清源与日本著名棋士木谷实开创了“新布局”,被称为围棋现代布局的奠基人。1939年至1956年,他与当时所有日本围棋一流高手的番棋决战均取得胜利,纵横日本棋坛近20年难逢敌手,被尊为“昭和的棋圣”,开创了“吴清源时代”。1983年,吴清源先生因健康原因隐退。   【数学巨星——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1996年),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把全部的生命投入解析数论尤其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1966年,他证明了“1+2”,这项成果被称为“陈氏定理”,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1978年,新华社记者徐迟写下了著名的长篇通讯《哥德巴赫猜想》,报道了陈景润的事迹。在十年“文革”动乱刚刚结束的那个“科学的春天”里,陈景润成为激励广大有为青年向科学进军的一面旗帜,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知名诗人--陈运和】     陈运和(1941年-) 出版诗集《南方南方,北方北方》、《山山水水尽诗味》和长诗《邓小平颂》、《毛泽东之歌》、《走近孙中山》等诗文专著21种,其中《中国三代伟人长诗集》为写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代伟人一生之中国首部长诗合集。【仁心妙手——吴孟超】   吴孟超(1922年—),中国肝胆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吴孟超创立了中国肝胆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造就出高层次专业团队,使中国肝脏外科诊治、研究从一纸空白到一举迈进世界先进行列。吴孟超视病人为亲人,只要有可能都坚持亲自主刀,至今已使1.36万多名患者恢复了健康。年逾八旬的吴孟超院士,至今仍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2006年,吴孟超以其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获得了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中国医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商界巨头——郭鹤年】   郭鹤年(1923年—),早年毕业于莱佛士书院,1949年创办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他的郭氏集团渗透到世界各地,遍布中国、新加坡、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经营的业务也极为多样化,从甘蔗种植、制造糖、面粉、饲料、油脂、矿山,一直到金融、酒店、产业、种植业、商贸和船运等等;拥有数10亿美元的资产。

福州市 - 最新房屋政策

可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全力做好套数审核认定工作
采取“先发放租赁补贴、后实物配租”的方式加快廉租住房保障落实进度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